内容简介: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所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精神心理疾患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这部分疾病大多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的大力扶持,中医经典得以回归,经方的优势日益明显,以经方治疗郁证的研究亦日渐深入。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为著名医家张仲景所撰,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此书集理法方药于一体,具有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其所载方剂因药味精简、药效卓著而被称为“经方”,为古今医家所推崇。该书作为第一部理论与临床密切联系的中医经典,虽无明确提出“郁证”的概念,但书中所载诸如“百合病”“梅核气”“脏躁”等病均属现代“郁证”的范畴。后世医家在继承和发扬《黄帝内经》理论和张仲景治郁思想的基础上,以仲景经方为基础方进行加减化裁,并广泛运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经方解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若在临床运用中,能通过系统的整理和总结,进一步挖掘经方的治郁特色,丰富并完善中医治疗郁证的辨证方法,将大有裨益。
张仲景在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如百合地黄汤、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四逆散、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等解郁经方,为后世治疗郁证提供了宝贵的论治典范。此类方剂在临床上已广为应用,研究成果颇丰。其中柴胡桂枝汤在现代临床郁证的辨治中也逐渐开始为人们所重视,但目前关于柴胡桂枝汤治疗郁证的系统的文献研究尚不完备。
本书将通过梳理郁证的源流、发展及内涵,整理《伤寒杂病论》中经方解郁的证治配伍及后世的临床运用。本书以柴胡桂枝汤为例,收集整理文献医案,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柴胡桂枝汤的治郁特色。发现须以柴胡桂枝汤解郁的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病机以肝郁脾虚、化火扰神为主。其主症为急躁易怒、心烦、疲乏、胸胁满闷、口苦咽干、食欲缺乏、失眠、舌淡暗苔白、脉沉弦。常用加味药物以安神类、滋阴清热类、理气化痰类为主,并以典型病案进一步阐释其机理,以期丰富经方解郁的辨治思想,为临床郁证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参考。
作者简介:
张沁园,女,1971年生,汉族,山东省枣庄市人,医学博士,从事中医情志健康管理及《伤寒论》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仲景学术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分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健康管理后备学科带头人。
定价:28.00元
书号:ISBN 978-7-5607-5607-3
目录:
第一章 中医郁证源流考析
第一节 “郁证”源流考
第二节 郁证释名
第三节 《伤寒杂病论》中郁证的概念内涵探讨
第二章 郁证病证分类的中医治疗策略
第一节 郁证论治
第二节 气血津液之郁
第三节 情志之郁
第四节 脏躁和梅核气论治
第五节 百合病论治
第六节 癫证论治
第七节 失眠与健忘
第三章 郁证的病因病机及证治探讨
第一节 郁证的病因病机
第二节 郁证的经方病机分类总结
第三节 郁证的治则治法
第四节 常见郁证的分证论治
第四章 《伤寒杂病论》中解郁经方的证治探讨
第一节 解郁经方中的“八法”
第二节 解郁经方详析
第三节 经方在现代医学研究中抗抑郁作用的机制研究
——柴胡桂枝汤对实验小鼠的行为学影响
第五章 《伤寒杂病论》中六经解郁探讨
第一节 太阳病篇的解郁经方
第二节 阳明病篇的解郁经方
第三节 少阳病篇的解郁经方
第四节 少阴病篇的解郁经方
第五节 厥阴病篇的解郁经方
第六章 杂病中的解郁经方
第七章 中医对抑郁症的其他治疗方法
第一节 单方验方
第二节 注射剂及中成药
第三节 针灸治疗及导引疗法
第四节 中医心理治疗
第八章 抑郁症的现代医学认识及防治
第一节 抑郁症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 抑郁症的特点
第三节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第四节 抑郁症的自我识别与诊断
第五节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附 录
附录一 名家医案医论妙法解析
附录二 解郁本草
参考文献
章节选读:
第一章 中医郁证源流考析
郁证是中医学中疾病的概念。在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历代医家关于郁证的学术思想与论著卷帙浩繁。关于“郁”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经》中,在此之后,东汉的张仲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在继承与发扬《黄帝内经》学术思想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临床实践所得,创制了半夏厚朴汤、百合地黄汤和柴胡类方等解郁经方,丰富了郁证的病因病机理论以及临床辨证论治体系与方法,为后世认识与辨治郁证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现代以来,经方在郁证治疗中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这与其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以及精巧灵活的制方思路是分不开的。因此,本书收集了30种经方在郁证治疗中的古今应用文献,分析了其中的证治及方药运用情况,探讨了其在病理、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的相关规律性,为郁证的临床治疗开拓了广泛的经方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