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齐鲁医学往事》一书分为百年溯源、巍巍齐大、齐鲁情未了、名医传奇四部分,各篇文章来源于老齐鲁医学人、社会各界人士的踊跃投稿,反映了齐鲁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或回忆感悟齐鲁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追忆重要人物的事迹,或口口相传的名人轶事整理,或宏大叙事的大历史,或基于个人经历的小故事。文章中附有大量反映齐鲁医学不同时期,富有故事、有一定纪念意义或收藏价值的照片,展现了重大事件、重要活动、人文景观、建筑设施、院区风貌等珍贵的历史资料。
作者简介:
袁魁昌,男,汉族,196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党委书记,山东省医学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国卫生计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城市医院分会理事。长期从事医学教育管理工作,曾编写《沉思的黄土地》等书籍,发表《高校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的思考》《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条件》等论文十余篇。
定价:66.00元
书号:ISBN 978-7-5607-5904-3
目录:
百年溯源
◎“洋学堂”,潮涌清末(5)
◎登州文会馆,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15)
◎文会楼——当年登州第一高(21)
◎阿拉伯数字在中国的传播(24)
◎文会馆的众多“第一”(29)
◎袁世凯与文会馆的渊源(34)
◎登州文会馆西迁的波澜(37)
◎登州医校,医科办学的开端(44)
◎华美医院,济南首家分科最全的医院(47)
◎聂会东:统一医学术语(50)
◎青州,繁华的近代教育文脉(52)
◎仲均安:发展青州经济(58)
◎博古通今,广其智识
——从青州博物堂到济南广智院(61)
◎古城寻医——青州广德医院和医学堂(70)
◎他们让西医获得认可(75)
◎教育联合,一个影响深远的智慧(80)
◎“中国哈佛”——潍县广文学堂(87)
◎山东共合医道学堂,从一校四地到定址济南(93)
◎实力雄厚的齐大医科(99)
◎天使的摇篮,山东早期的护士教育(105)
◎1917年,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10)
◎募款办学,两代人情系中国(115)
巍巍齐大
◎“南齐鲁,北燕京”(123)
◎老舍:主编齐鲁大学校刊(128)
◎忆老舍先生在齐鲁大学(132)
◎拥有两个国家的学位,一段特殊的“福利”(137)
◎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斗争(141)
◎邓恩铭和齐大学子的一段往事(145)
◎艰难并入“国家队”(148)
◎孔祥熙与齐大的缘分(154)
◎医学院的“一流”生活(157)
◎刘世传:四请之下就任校长(163)
◎驰名国内外的医院往事(166)
◎齐鲁医院有个“抗战院长”(170)
◎麻风战场上的齐大人(173)
◎华西坝的烽火岁月(177)
◎顾颉刚,华西坝上求真知(187)
◎华西坝上的医学圣殿(190)
◎钱穆在齐大开“百家讲坛”(198)
◎百年将门齐大情
——记抗日将军冯玉祥家族与齐鲁大学(201)
◎女生部主任刘兰华,民国奇女子(207)
◎刘谦初与张文秋,上演现实版“潜伏”(213)
◎“红色医生”魏一斋(216)
◎中央医院里的“保健大夫”金茂岳(219)
◎尹莘农与山东省立医专(222)
◎齐大又一次南迁(226)
◎读大学要穿越封锁线(231)
◎与军队医学院的缘(234)
◎新四军名医宫乃泉(244)
◎风云再起,齐鲁医院转型(250)
齐鲁情未了、
◎院校合一,齐鲁医学迈入新时期(256)
◎考上齐鲁大学最后一届(264)
◎医生的艰难晋升路(269)
◎为去农村,“缸渡易水河”(272)
◎忆母校,思恩师(277)
◎“文化大革命”中的山东医学院(280)
◎忆艰难环境中的老师们(287)
◎“中国人工喉”:让“半路哑人”重新说话(292)
◎齐鲁医院的援外之路(299)
◎恢复高考的那些年(307)
◎从无到有的放射科(310)
◎我国第一个捐献眼角膜的眼科医生(312)
◎多普勒,一次震惊世界的变革(315)
◎一个偶然成就一次创举(319)
◎凭一篇论文成为山东首个医学博士(322)
◎山东麻醉界的“祖师爷”(326)
◎“换心”,这是一个奇迹(331)
◎第一个脐血库:不应遗弃的生命之火(335)
◎医学殿堂的明珠(338)
◎老舍笔下的“非正式的公园”(344)
名医传奇
◎侯宝璋:中国病理学先驱(356)
◎尤家骏:丹心为民,以抗“天刑”(362)
◎张汇泉:司徒雷登推荐上大学(367)
◎郑毓桂:从“娃娃号兵”到针灸名医(370)
◎高学勤:中国医学界传奇人物(375)
◎赵常林:婴儿瘫造就一代“骨科圣手”(382)
◎孙鸿泉:将不可能变成可能(389)
◎孙桂毓:在故土上播撒光明(396)
◎朱汉英:我国第一代临床神经病学工作者(401)
◎周显腾:谦谦君子,温润如玉(407)
◎孙涌泉:真正做学问的人(412)
◎江森:医学战线上的“儒将”(419)
◎王天铎:守护“咽喉之地”(425)
◎戚仁铎:八路出身的医学泰斗(431)
◎乔柏生:“火眼金睛”,忘己爱苍生(439)
◎王永惕:“怪老头”实为医学圣手(444)
◎高德恩:破解心脏密码(453)
◎袁孟彪:“贴心医生”的医学之道(459)
主要参考书目(465)
后记(466)
章节选读:
溯源仍须从“登州文会馆”说起。
1864年,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传教士狄考文夫妇在登州办蒙养学堂,后改称“文会馆”,成为中国第一所近代意义上的大学,也是齐鲁大学的前身。
近代医学也于登州发端。1883年,齐鲁医科最早创始人之一、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医生聂会东夫妇到达登州,办诊所,办学。1890年,聂会东夫妇调到济南,创办华美医院及医校。在此后的岁月里,他们安居济南,默默耕耘,十几年后,一个让近代医学蓬勃发展的机会将要降临到他们身上。
在登州文会馆渐入正轨的时候,在青州,英国浸礼会也开始了他们的传教事业。
1881年,仲均安、怀恩光、卜道成等创办圣经学堂,1893年,更名葛罗培真书院;
1885年,武成献夫妇组建施医院与医学堂,后发展为青州广德医院和青州医学堂;
1886年,库寿龄夫妇将此前的寄宿学校定名为青州广德书院;
1887年,怀恩光在培真书院内建立山东最早的博物馆之一青州博物堂。
此时的各地教育,虽有极大影响,却称不上蔚为大观。最终,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让各国传教士们警醒,要想变得强大需要彼此联合,譬如,联合办学。
1902年6月13日,在山东的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和英国基督教会浸礼会的代表,决定联合成立山东新教大学,1909年新教大学更名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
根据首次会商决议,青州广德书院大学部和登州文会馆大学部的文理科合并,作为山东新教大学的文理学院,取两校名之首字为“广文大学”,分别由登州和青州迁往潍县新校址。
葛罗培真书院与广德书院神学班合并,改称山东共合神道学堂。
医学堂则将济南聂会东、青州武成献、邹平巴德顺、沂州(今临沂)章嘉礼所办医校合并,成立山东共合医道学堂。学校无固定校址,分别在济南、青州、邹平、沂州(今临沂)4个教学点进行教学和轮流实习。但一校四址带来诸多不便,1906年,董事会决定为医学堂在济南建校舍。
1907年,作为医学堂的实习基地,聂会东的济南共合医院开设。
1908年,英、美、加等国教会出资在济南兴建新教大学主校园。
1911年共合医道学堂率先建成,成为当时教会在华所办的四大医学堂之一,并更名为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聂会东任科长。
1917年,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主校园建成,潍县广文学堂及青州共合神道学堂迁到济南,与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并称为文理科、神科。齐鲁大学由此正式建校。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医科更名为齐鲁大学医科,其附设医院,亦更名齐鲁医院。
泱泱齐鲁医学,至此,是谓百年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