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书推荐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书推荐 - 正文

    药物治疗学

    发布日期:2018-06-13 作者:浏览量: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供药学专业继续教育及执业药师培训教学使用,也可作为高等学校药学、临床药学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科书或学习参考书。本教材的特点是,针对药学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紧扣2015年新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七版)的要求,基本覆盖全部考试内容。本书本着淡化学科意识、强调整体优化的原则,以临床医学为基础,药物治疗学为主线,力求将临床医学与药学内容有机融合,使学员既具备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又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教材按系统分章节,以疾病为专题,含纳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重点突出药物治疗学的特色,包括药物治疗原则,临床用药方案,用法、用量、疗程,合理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治疗药物监测,药源性疾病及药物不良反应,使用禁忌等,共17个章节的药物治疗学基本知识。为方便学习,每章正文前有提要,正文后附有“案例讨论”和“复习思考题”,联系主要内容,提示学习重点。

    本书涵盖整个临床药物治疗学,除概论和化学治疗学的基本知识外,包括了内、外、妇、儿、神经、精神、眼、耳鼻喉、口腔、皮肤、肿瘤、中毒等各科疾病的药物治疗。

    作者简介:

    张庆柱,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9月24日生,山东济宁市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神经药理学博士毕业,现为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药学系主任。

    定价:86.00元

    书号:ISBN 978-7-5607-5595-3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化学治疗学(26)

    第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161)

    第四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214)

    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264)

    第六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323)

    第七章 血液系统疾病(361)

    第八章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397)

    第九章 免疫系统与结缔组织病(456)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490)

    第十一章 精神科疾病(542)

    第十二章 妇科疾病与避孕(597)

    第十三章 儿科疾病(621)

    第十四章 耳鼻喉及口腔科疾病(645)

    第十五章 眼科疾病(668)

    第十六章 皮肤科疾病(701)

    第十七章 中毒解救(762)

     

    章节选读:

    第二章  化学治疗学

    第一节 细菌感染性疾病

    一、细菌感染概论

    内容提要

    本部分主要介绍细菌感染的一般知识,要求了解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分类、病原学基础,熟悉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要点和常用辅助检查方法,重点掌握细菌感染有关的基本概念、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原则以及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要求。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是病原微生物或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并释放毒素,破坏组织细胞或造成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导致机体损伤和病理改变,引发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有明确的特异性病原体是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特征。病原体品种繁多,分类复杂,能够引起人类感染的临床常见病原体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及寄生虫等,本节主要讨论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在临床发生率高,涉及机体各个部位,并且是多种器官疾病晚期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一)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分类

    1. 按病原体来源分类 根据感染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常将感染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1)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也称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是指病人遭受非本人自身存在的各种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即病原体来自病人身体以外的地方,如其他病人、外部环境等。伤寒、细菌性痢疾等多为外源性感染。

    (2)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也称自身感染(autogenous infection),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患者受其自身常驻细菌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的体内或体表,大多数为在人体定植、寄生的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当它们与人体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就成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从而造成各种内源性感染。包括:①寄居部位的改变:例如大肠埃希菌离开肠道进入泌尿道,或手术时通过切口进入腹腔、血液等;②宿主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如患者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及放射治疗后出现的感染性疾病;③菌群失调所致的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如鹅口疮、肠炎等。

    2. 按感染部位分类

    (1)全身感染:感染发生后病原菌或其代谢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各种临床表现。全身感染均为重症,除菌血症外常导致死亡,应予以高度重视。

    1)毒血症:产外毒素的细菌在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但不侵入血流,仅细菌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并损害特异的靶器官引起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疾病。

    2)菌血症:病原菌由原发部位侵入血流到达其他部位,但未在血中大量繁殖,如伤寒沙门菌、结核分枝杆菌、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菌血症。

    3)败血症:细菌侵入血流并在血中大量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和全身中毒症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或革兰阴性菌所致的败血症。症状主要有高热,皮肤和黏膜瘀点、瘀斑,肝脾肿大,肾衰竭等。

    4)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在引起败血症的同时,又播散至皮肤、肝脏、肾脏及其他组织器官,引起转移性化脓病灶。

    5)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并释放大量内毒素,重症者血中急剧出现大量内毒素,如小儿中毒性菌痢等。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如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休克甚至死亡。

    (2)局部感染:感染局限于一定部位,如手术切口感染、疖、痈、压疮等局部化脓性炎症。